行业资讯

东莞:持续优化对企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文/李洪宝

图/王俊伟

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全球每三件玩具就有一件是东莞制造……从鞋袜衣帽相关的衣食住行,到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这样的高端前沿科技,如今的东莞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多种工业门类的制造业强市。作为一个以制造业起家的城市,东莞牢牢把握“制造业当家”战略部署,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围绕制造业当家“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要求,以将东莞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科创制造强市作为自己的前进方向。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主要的参与者,企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关乎产业的发展成败。因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厚植适于企业成长的肥沃土壤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东莞持续加大对企业的关怀力度,不断优化对企服务,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企业茁壮成长,为东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

态度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营企业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单元。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兴。毫无疑问,制造业就是东莞这座城市鲜明的底色和发展的底气所在。正是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制造业的“一路狂飙”,东莞才由珠三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一跃成为全国第十五个GDP破万亿、人口突破千万的“双万”城市。

最新的数据显示,东莞目前拥有经营主体超过150万户,其中,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的高位水平,充分彰显了东莞的“制造本色”。从太平手袋厂的初创起步到如今形成完整的制造业行业门类和较强的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东莞的制造业家底令人艳羡。

东莞为何能够吸引众多企业来此投资设厂?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的经营主体为何始终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这背后的缘由,从东莞对待民营企业的态度便可窥见一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营企业。”这是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在2023年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作出的表态。在东莞,企业可以放心干事创业,政府全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和支撑,这是东莞对企业爱护一如既往的态度。今年东莞两会期间,在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经济界等人士的座谈会上,肖亚非表示,东莞市将为东莞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强化与先进城市的对标对表学习。“在东莞企业面临困难时,东莞市将会站在企业的角度尽全力为企业提供方便”。

举全市之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东莞绝非说说而已,而是用实际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支撑企业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东莞市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东莞提出,要立足东莞实际,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广大企业家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干事业,推动东莞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据了解,东莞市将继续探索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一个领导、一个科室、一次会议、一张挂图”,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在具体工作上,东莞市要求各个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多下沉基层,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大力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东莞的一系列表态都在清晰而又明确地传达着一个信号——只要是对民营企业发展有利的,东莞市的支持绝对不打折扣,坚决执行到位,并致力于在东莞营造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诚意 腾空间优政策吸引企业投资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想要吸引优质企业来到东莞投资兴业,东莞必须拿出优质的招商引资吸引力才能赢得客商的青睐。毫无疑问,在当下的招商引资格局中,东莞早已在这条赛道上布下重兵。东莞招商有诚意,而且含金量十足。

“有空间,进莞来”。进入万亿新赛道的东莞,又迎来大湾区“黄金内湾”的新机遇,正加速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东莞是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主轴,拥有广阔的机遇空间、充足的产业空间、灵活的政策空间。在去年的2022东莞全球招商大会上,东莞市就尽显诚意,全力吸引客商投资,为东莞“世界工厂”的蝶变升级凝聚更多动能。

在2022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期间,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重磅发布了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东莞市拿出4300亩6个连片产业用地面向全球龙头企业“挂榜招商”。根据战略规划得知,六大片区承担着“打造东莞产业新引擎,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使命,未来将聚焦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产业,这也是未来东莞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增长点。

进入2023年,东莞市又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新一轮部署。2月1日,东莞市印发《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2023年东莞市将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由东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招商工作市领导牵头走访对接不少于1个投资额50亿—100亿元以上项目,其余东莞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镇街(园区)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对口协调部门主要领导则被要求牵头走访对接不少于1个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

此外东莞市还将大力实施“投资东莞”全球推广行动,2023年重点招引一批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东莞市分不同行业企业差别化制定招商引资效益审查标准。东莞市同时支持市属国企成立产业招商实体,鼓励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等发挥“以商引商”“以会引商”作用。其中,对在项目引进中起到实质性促成作用的个人、团队或法人单位将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在东莞市“大招商”格局构建的具体要求之中,东莞市出台了20条“招商新政”,力争“十四五”时期实际投资8000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镇街(园区)实现龙头项目全覆盖,2023年实际投资1600亿元以上,增资扩产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

在具体的措施上东莞市也诚意十足。在企业最关心的土地资源利用上,东莞市将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和集体私下流转土地收储,制定闲置土地和集体私下流转土地收储操作指引,建立闲置用地和私下流转土地台账。同时,东莞市还扩大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供给,加大力度拓展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2023年打造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五年内建设不少于5000万平方米。

“好项目不是等来的。”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徐栋栋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东莞的产业链配套设施齐全,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这是东莞市招商引资的优势所在。东莞市接下来要在要素资源配合方面打出“组合拳”,助力东莞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 暖企惠企一揽子政策助企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在东莞发展壮大,近年来,东莞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并加大力度服务企业发展,用无微不至的暖企惠企措施推动企业在东莞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用地问题。“我们将做好产业项目全链条服务,实施‘摘牌即动工’。”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华介绍称,东莞市将聚焦东莞市级重大发展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及市级统筹连片产业单元,统筹推广实施“标准地”供地模式,同时结合“围合供地、互联审批”改革,助推企业拿地即开工。同时,东莞市将完善重点项目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用地规划审批督导督办,落实专人对接重点项目服务工作,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为了助推企业项目尽快落地,东莞主动作为,以超强执行力和服务效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助推企业转型方面,东莞通过建设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及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组成的赋能体系,支持企业持续加大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投入,推动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通过升级软件、改造硬件建设一批智能工厂(车间),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据介绍,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东莞用实实在在的补贴和帮扶,有力帮助企业解决“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的实际问题。2022年,东莞大力推动华为、思爱普(SAP)2个赋能中心投入运作,成功为 171 家本地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服务。并先后出台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认定管理办法,认定32家智能工厂(车间),建立129家重点企业培育库,累计推动5191 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今年,东莞将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根据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近期印发的《东莞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东莞将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东莞将着力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五个产业100家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搭建“2+N”数字化转型赋能体系,新增赋能本地工业企业100家以上,打造智能工厂(车间)不少于40个,全年新增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帮助企业吸纳和提升人才素质方面,东莞同样不遗余力。2022年以来,东莞市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正式实施,制定出台特色人才特殊政策等6份配套细则和办理规程,并于去年8月份启动新政策第一批特色人才认定评定工作,通过了首批24名省级以上人才的配套服务资格确认。在“百万”技能人才提升方面,去年东莞共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3.6万人次,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5.9万人次……

对企业服务,东莞聚焦企业难点痛点,全力帮扶,为企业发展打通“任督二脉”。据介绍,东莞市在全市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解决困扰企业的难题,让“办不成”变成“容易办”。据了解,目前东莞市市民服务中心和35个镇街(园区)政务服务大厅共设42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安排专人坐窗。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东莞市42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协调解决问题超300宗,其中有政策咨询类,特事特办类,协同办理类,切实帮助企业“办成事”。对此,东莞市政数局表示,要充分利用市镇两级大厅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审批流程优化再造、结构化精简、数据共享等手段,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全域标准化。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平台注册入口